2024-08-02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永盈会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的消费场景,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上半年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数字经济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数字经济还将持续蓬勃发展,跑出“加速度”。
“数”“实”融合加速推进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加快创新突破,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大幅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有效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10%。
同时,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深化,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具体到工业领域,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达421家。在服务业领域,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上半年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在农业领域,智慧农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国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220万台(套),植保无人机数量超20万架,年作业面积突破21亿亩次。
《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罗来军表示,数字技术采用“数据+算法”,通过“海量数据+科学建模分析”发现规律,促使创新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组和优化,大幅缩短了新技术、新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成本,为产业创新带来极大便利。
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如何做好“数”“实”融合备受关注。在实践中,一些注重数字化赋能、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企业运营管理服务效能高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近日表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包括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效率,提升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的开发利用,形成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主导、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因企施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数据要素潜能加快释放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潜在价值大、发展变化新,具有不同于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的特性。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数据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有利于更好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其他生产要素,实现要素创新性配置的作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国是首个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国家。《决定》对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也有着墨,提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数据兼具正、负两方面外部性,既要促进数据流通使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也要防范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等潜在风险,实现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的发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改革创新。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把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列为重点工作,抓紧起草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文件,目标就是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创造有利于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制度体系,不断增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还处于“做大蛋糕”阶段,数据流通交易的规模、效率、规则均有待提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数据要素市场的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和行业转型将产生深刻影响,蕴含巨大的增长潜能。但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配置规律仍处于探索期,各交易所数据产权不清、数据交易活跃度不高、新技术支撑不充分、出现平台同质化竞争苗头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刘烈宏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数据局将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俳菀乜⒗。要先立后破,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抓好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制定,加快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符合市场规律、契合发展需要的基础制度。
“数据流”“资金流”更好转化
“真没想到,数据真的能成为资产,‘数据流’能淌出‘资金流’。” 厦门某汽车行业数字化服务商负责人感慨地说。
据了解,该汽车行业数字化服务商是一家处于成长期的科创企业,随着市场渠道的拓展,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和支付运营成本。建行厦门市分行客户经理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向企业推荐了“数信贷”,并成功帮助企业申请到厦门首笔数据资产贷款350万元。
“该笔贷款是集科技金融、数据资产和政府增信于一体的新型融资方式。”建行福建省分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该行挖掘有数据资产的公司,推荐客户通过厦门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对其数据资产进行评估,银行将评估报告作为授信参考,同时向政府申请将贷款纳入厦门市政府技改基金,由基金对贷款提供风险分担。
数字化全面影响着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都面临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金融服务也不能缺位。例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应了企业部门数字化转型的不同环节,也催生了全新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居民部门及政府部门更好地拥抱数字化的过程中,金融也大有可为,如上述提到的一站式便民金融服务。
不过,在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难题待解。以数据要素资产化在金融领域应用为例,《金融时报》记者从银行业人士处获悉,银行传统的风控体系和模型对于数据资产这一新类型资产的评估还缺乏成熟的技术手段,并且数据资产的确权和合规较难认定,银行目前仅能将数据资产的评估报告作为贷款的参考,而无法作为正式的风险缓释措施。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同时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金融如何落笔?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表示,数字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于金融业如何有效地拥抱新技术、利用数据资源、推动原有金融主体提质增效、实现更多的创新业务与场景落地、把握好风险与安全、建设好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与生态等。对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的衡量指标和评价标准,从而更有效地衡量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数字金融的创新规模等,以此夯实金融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上一条:鼓励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
下一条:聚焦数字安全和AI
地址(ADD):天津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西八道30号
电话(TEL):86-22-24828888 传真(FAX):86-22-24828899 邮箱(EMAIL):cashway@cashwaytech.com
版权所有: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津ICP备10006693号